当前位置:首页 >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> 发展规划 > 工作计划

橫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我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

发布单位
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成时间 2013-03-04 15:57:3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
索 引 号: E23030-0302-2013-0002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发布人
 

    根据县委十八届五次全体(扩大)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县发改委起草了2013年横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,已经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。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:

一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
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,也是横峰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、爬坡过坎的关键之年。一年来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县上下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紧紧围绕打造“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生态工业新城”的战略定位和“7291的奋斗目标,大力实施“七大战略”,团结一心,奋力拼搏,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主要表现为:“五个增长”、“四个提高”、“三个下降”。

“五个增长”:实现生产总值61.1亿元,增长12%;财政总收入12.09亿元,增长20.2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.9亿元,增长12.7%;固定资产投资46.1亿元,增长32.5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.03亿元,增长12.6%

“四个提高”: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,达到24.6%;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10.7个百分点,达到83.3%;城镇化率提高1.5个百分点,达到43.76%;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.6个百分点,达到68.9%

“三个下降”: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6.1%;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38.8%;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11.31个基点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:

1、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发展势头不断壮大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1.1亿元,其中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.6亿元、40.4亿元、15.1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4.3%13.4%11.3%,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9.266.224.6,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农业经济稳步前行。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20.13万亩,粮食总产达7.7万吨,增长2.3%;肉类总产15907吨、水产品总产5060吨、禽蛋总产910吨,分别增长5%4.7%5%;新增葛根种植面积1.1万亩,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家,建立各类基地4.3万亩,惠及农户24000余户,农民直接受益达300元/人;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,总数达310家,辐射带动8000余户农民增收;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02元,同比增长12.1%工业经济快速增长。工业增加值达38.6亿元,增长14%,占GDP比重的63.2%,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64.1亿元,增长5.6%,其中有色金属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8.6亿元,占经开区比重的95.6%第三产业日趋繁荣。呈现出商贸业、旅游业、物流业“三驾马车”领跑服务业的良好局面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.9亿元,增长12.7%;接待游客42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2.8亿元,分别增长56.7%75%,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成功争创国家3A级景区,并通过“省级风景名胜区”评审;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,蓝海物流、兴安药业物流等重大物流项目落户物流园,全年货物吞吐量可达1000万吨以上,全县物流企业实现税收8510万元,增长130%

2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,发展后劲不断夯实。大力实施“七大战略”,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。项目建设进展顺利。2012年,我县谋划实施了“双百项目”,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.1亿元,增长32.5%。一幼、二小、广场东路南延、经开区基础设施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,城防二期、县博物馆、成大拉链、中旺二期、兴安种业、华源电器、盛能铝业等16个项目已基本竣工,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积累了强大的发展后劲。招商引资力度加大。出台了《2012年开放型经济工作方案》,开展了产业招商、驻点招商,全年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,实际进资24.25亿元,增长18.9%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,实际利用外资3370万美元,增长13.9%跑项争资成效显著。争取政策性资金7.6亿元,增长20%,争取用地建设指标1060亩。在争取小型多用途模块反应堆、环球考训中心、LNG液化天然气加工等重大项目上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,并在教育资助、对口援建、智力扶贫、产业扶贫等方面进行了项目对接。

3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,城乡面貌明显改观。围绕打造“四大片区城市综合体”,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。生态环境改善。全年营林造林12万亩,造林绿化面积1.6万亩,城市污水处理厂月均污水处理率达71.5%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,其中,COD(化学耗氧量)削减102.4吨,SO2(二氧化硫)削减142.03吨,NOX(氮氧化物)削减15.03吨;NH3-N削减10.07吨;关闭源头污染采矿企业28家,取缔了所有的非法采沙企业,实现了“乡乡都有垃圾焚烧炉,村村都有保洁员”。城市品味提升。编制了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和工业园区拓展规划,实施广场东路、岑阳大道、创业大道、港边路等道路建设,城南新区道路网架初步形成,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扩展到60.5平方公里,城镇人口达8.26万,城镇化率达43.76%;国家卫生城、省级园林城“两城”创建活动深入开展,并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复检,岑港河湿地公园成功纳入省级湿地公园。城乡电网完善工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,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项目稳步推进,城乡能源保障更加有力。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。70个新村点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,白沙岭新农村示范点被誉为“全省最美的城郊新村”,村镇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。

4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民生保障持续改善。重点民生领域投入资金1.5亿元,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八个方面79项民生指标,主要表现为:医改工作全面推进。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为4.73万人和15.39万人,参保率分别达95%98.8%,超额完成了上级核定的任务,基层卫生院全部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;就业形势保持稳定。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886人,零就业家庭安置100%安置到位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7%以内;社保体系不断完善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5900,征缴城镇基本养老参保费5048万元;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.73万人,参保率100%1.16万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,发放低保金947.18万元;救助灾民2055户,发放自然灾害救济款160万元;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42套,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71户。安全稳定持续好转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,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同比下降,全面实现了“两杜绝、一减少”目标;认真开展“平安横峰”、“法治横峰”创建活动,社会治安形势保持良好,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。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。校安工程完成投资340万元,新建、维修校舍面积3500平方米;成功申报省级重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6个,申请专利12项;全年送戏下乡120余场,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顺利完成;人口计生工作基本实现“一升三降”目标,继续保持较低增长水平。

回顾一年来的工作,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,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重大决策和市委、市政府工作部署的结果,是县委、县政府审时度势,妥善处理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结果,也是坚持解放思想,完善发展思路,创新发展举措,持续注入发展活力的结果。但同时,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,主要表现在:经济总量偏小,增长方式粗放,节能减排压力较大;工业经济结构单一,有色金属一业独大,抗市场波动能力不强;基础设施仍然滞后,土地、融资等制约发展的“瓶颈”因素增多;财源基础比较薄弱,县乡财政较为困难;就业形势不容乐观,维护安全稳定的任务繁重等。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,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,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。

二、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安排

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,也是实施“十二五”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, 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:坚持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,以及中央、省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紧紧围绕县十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“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生态工业新城”的战略定位和“7291奋斗目标,继续深入推进“七大战略”,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以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决战园区为主要抓手,以投资拉动、消费促动、创新驱动为工作着力点,开拓创新,扎实进取,努力实现横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。

2013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

1、全县生产总值68.7亿元,增长12.5%

2、全县财政总收入14.28亿元,增长18%

3、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7.6亿元,增长25%

4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.9亿元,增长15%

5、外贸出口总额7140万美元,增长5%

6、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25.6亿元,增长5.6%

7、实际利用外资3558万美元,增长6%

8、农民人均纯收入5539元,增长13%

9、城镇化率提高1.5个百分点以上;

10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.5‰以内;

11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35%以内。

居民消费价格指数、万元GDP能耗及电耗、化学需氧量、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氨氮化合物、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。

为顺利实现上述预期目标,我们要统筹兼顾,突出重点,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。

1、狠抓项目建设,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

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、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。一积极做好项目的争取和谋划工作。及时掌握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信息,加大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力度,力争让更多的大项目、好项目挤进国家、省、市“笼子”,确保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9亿元,增长20%,争取省级调剂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。同时,结合我县的产业优势、资源优势,加紧对接争取小型多用途模块反应堆、LNG液化天然气加工等一批基础性、功能性、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,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。二是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。围绕“七大战略”,继续实施“双百项目”,其中,对四大铜业改扩建、二小、一幼、生活垃圾填埋场、城铺大道、姚港公路、环球考训中心、中欧国际旅游商贸中心、蓝海物流等40个项目实施重点推进。启动城市生活饮水、老公安局区(含一幼、总工会及新建路和古窑路)综合改造及火车站片区城市综合体改造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,全力做好溪洛渡-浙西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、西气东输管网、杭昌长高铁、中石化石油管道等国家、省重点工程项目。三是健全项目推进工作机制。继续按照项目工作推进委员会——“七大战略”项目推进小组和“一室十组”——项目建设指挥部——项目责任单位“四级管理体系”强化项目领导,健全项目工作的责任机制、服务机制、监管机制、调度机制和激励机制“五大机制”,序时推进项目建设,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57.6亿元,增长25%

2、注重转型升级,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

坚持“工业强县”战略不动摇,围绕园区提速、产业提质、企业提效的工作目标,以经开区为主平台,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.2亿元,增长16%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,增长22%;工业固投完成40亿元,增长12%一是加快园区建设。依托城投公司、兴荣公司等融资载体,新增融资1亿元以上;加快推进经开区“七通一平”基础设施建设、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等项目建设,拉开经开区10平方公里框架,2013年新增工业用地1500亩,同时加强企业排污监测与管理,加强经开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。二是加快产业转型。强化3+X产业招商理念,重点引进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、有利于做大财税“蛋糕”、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,推动开放型经济上规模、上层次;依托4家有色金属“支柱企业”,加速产业集聚,发展以铜为主的精深加工产业,整体提升有色金属产业的生产设备、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,着力打造链条完整、配套完善的铜材精深加工产业,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,延伸产业链,提高产品档次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;大力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等环保企业,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新型LED、锂离子电池、太阳能电池发电配套、环保材料等新兴行业,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产业水平。三是加快企业升级。促进和丰、中旺二期扩建阳极铜、电解铜项目尽快投产;积极推进南方二期、永兴二期搬迁改扩建项目建设;积极支持人民线缆、长河新电池等企业争创名牌产品。力争全年培育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,通过一批核心竞争力强、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,引领带动一批中小微企业,为其上下游配套服务,提升园区企业的整体水平。

3、发展特色农业,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

继续实施“农业稳县”战略,围绕“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、农村发展”的总体目标,进一步抢抓政策机遇,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。一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.3万亩以上,粮食产量达到7.9万吨,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,确保基本农田不减、耕地总量平衡;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土地治理、农作物丰产等项目建设,建设高产稳产标准化农田改造中低产田7000亩;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,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;有序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,新增解决1.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。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。重点推进农业“十个5工程”,即:5万亩葛根基地种植、5万亩水稻制种、5万亩高产油茶、50万头生猪养殖、5000亩蔬菜、5000亩葡萄、5000亩蓝莓、5000亩红枫、5个千亩示范基地、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,整合5000万元资金,进一步强化投入,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。三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。加速推进葛业公司一期10万吨葛饮料生产线和中储粮年加工大米10万吨、仓储20万吨项目建成投产;支持兴安种业良种研发工作,优化水稻品种结构;全力推进浙江华统、杭州睦山农、辉龙水产养殖、北京得乃美等4家企业开工建设,力争全年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家,省级龙头企业2家,成功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。

4、发展现代服务业,促进三产经济繁荣

充分发挥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,以发展大物流、大旅游为重点,实施“物流活县”和“旅游旺县”战略,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一是加速物流业发展。围绕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目标,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夯实发展平台。力促葛佬葛产业、中储粮迁建、江西蓝海物流、兴安医药物流建成投产,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。加大物流企业招商力度,大力发展实体物流、总部物流、金融物流及三方物流,争取海西国际物流、大顺物流集团、LNG液化天然气等重大项目入驻,物流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亿元。二是加快商贸业发展。科学合理布局商业网点,进一步繁荣商贸市场,推进农村商品流通发展,加快尚城国际、中欧旅游国际商贸中心等重大商贸项目建设,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.9亿元,增长15%三是促进旅游业发展。加大传统文化、红色文化、葛文化的挖掘力度,启动4A级景区创建工作,加强与三清山、武夷山、龙虎山等周边旅游区的营销合作,加快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景区基础设施及红色旅游公路建设,提高横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5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.4亿元。四是支持金融保险业发展。加强对驻横国有商业银行、股份制银行的协调服务工作,积极引进商业银行进驻横峰。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,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。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新增7.5亿元,贷款余额新增4亿元;培育、引导家政、养老、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。五是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。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,高起点推进商品住宅小区建设,提升物业管理水平,提高综合服务房地产发展的能力。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达16万平方米,增长20%,完成投资3.6亿元,增长17%

5、统筹城乡发展,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

坚持以项目为依托,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,深入实施“城乡靓县”战略,统筹推进城乡建设,城镇化率提高1.5个百分点,达到45.26%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。坚持“让城市走进森林、让森林拥抱城市、让城市走进湿地、让湿地环绕城市”,着力打造“蓝天、白云、青山、绿水”生态森林城市。继续实施城区十大道路工程、十大生态工程、十大民生工程、十大公建工程、十大产业配套工程等“5个十工程”;加紧城南新区行政及市民服务中心、金融中心、企业总部中心、商贸中心、人才培训中心“五大中心”和城北新区休闲、旅游、商业、居住“四大功能区”建设;加快推进国家卫生城、省级园林城等“五城同创”步伐,不断完善城市功能,切实提高城市品位。二是同步推进乡村建设。以岑阳、葛源两个市级示范镇为龙头,逐步建成一批外连市场、内带乡村、特色鲜明的农村区域中心,增强集镇的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;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工程、安全饮水工程、村庄绿化工程、庭院净化工程、环境美化工程、生态优化工程的“六大工程”,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,打造和谐秀美乡村。三是持续加强生态文明。强化节能减排,严把企业环评“绿色门槛”,严格控制高耗能、高排放行业的投资;建筑、交通、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,全年万元GDP能耗较上年下降6.1个百分点;推进“森林城乡、绿色通道”,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.7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61%

6、深化改革开放,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

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推进对内对外开放。一是加大招商力度。坚持“招大、引强、选优”的原则,瞄准省属企业、央企、台企和长三角、海西经济区企业,重点引进对支柱产业起主导和升级作用的大项目,科技含量高、产出效益好、环保节能型的好项目。每个产业项目有2-3家规模龙头企业,全年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25.6亿元,引进省外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20个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。二是全力深化各项改革。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,实现校舍、配套设施、装备条件达标,健全教师合理调配制度,实现师资补充、配比最优化;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单位人事制度改革,建立健全全民医保体系、城乡大病保险制度和救助机制;完善和延伸县、乡、村便民服务功能,增强社会效益;继续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,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。三是大力支持全民创业。大力营造“百姓创家业、能人创企业、干部创事业”的浓厚氛围,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,进一步激发各类创业主体的创业愿望,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,降低市场准入门槛,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企业改革、公共事务、基础设施等领域,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。全年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0户以上,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0%

7、关注民生事业,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

坚持以人为本,从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,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。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努力以项目扩大就业、以创业带动就业、以培训促进就业。全年新增就业人数8000人,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8000人,新增小额担保贷款8000万元。二是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。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,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,新建保障性住房544套,垦区危旧房改造440户。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,力争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万人,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比率达到98%以上;大力推进扶贫开发,精心实施4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,做好地质灾害避灾和深山库区移民搬迁工作;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,确保农村五保对象、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0%以上,养老、工伤、生育、医疗、失业等五类保险基金征缴扩面增长10%,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10%;完善“光明·微笑”长效机制建设,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对全县所有符合救治条件的儿童白血病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。四是推进基础教育发展。继续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。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和支教工作,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,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。建立教师队伍补充的常态机制,进一步改善师资结构。同时大力支持、鼓励职业教育,规范、促进民办教育。五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,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,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;健全计划生育服务体系,完善利益导向机制;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,严厉查处“两非”案件,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,促进人口均衡发展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.5‰以内。

正文附件: 下载
 
下载相关附件
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稿】 【关闭本页